

二位董事长的纳闷
2021年下旬,一位市值过千亿的上市公司董事长告诉说,他们公司正在找高层次研发人员,看中了浙大的一位博士生。但让他想不到的是,这位博士竟然想去考公务员——他学的专业明明和我们对口,我们给的薪水也□不低,但他偏偏想当公务员。国家花多少钱培养了他,学非所用,多大的浪费啊!
这位董事长早年也是大学毕业后在国有企业工作,后来下海创〖办了这家企业。“现在优秀年轻人都想当公务员,一个原因是公务员工作稳定、轻松,地位高,收入也不低;另一个原因是,这几年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地位下降,钱再多也不觉得体面了♀,况且付出要比公务员大许多。”
“这是一种令人担忧的变化与趋势。现在公务员№下海经商已少见了。创造财富不光荣,大家都想吃‘国家饭’、去国企,谁来提供税收和就业?大量专业不对口的博士、硕士去机关、街道当干部,这是多大的浪费!浙江是一片创业创新热土,还出现这种趋向,难道不值得沉思吗?”这位董事长说。
春节前,笔者又去走访一家制造业上市公司。这家公司的产品是轻纺原料,生产机器一年四季不能停,所以能耗也比较高。为了扩大产能,地方」政府很重视,又提供了100亩产业用地,并计划于2021年中旬开工建设。然而左等右等,连市委书记也出面了,还是得不到“能耗指标”。无奈之下,公司马上掉头来到江苏中北部某城市,对方听说企业要投资数百亿,马上提供数百亩土地。去年下半年公司新项目已开工建设,计划今年中旬一期即可投产。
“同样是碳中和目标政策之下,江苏那边为什么能快速决策并落地?我们本地为啥做不到?”公司董事长私下纳闷地说。
去年年中,某中介机构与浙江某地合作帮助招商引资,然而到年底,发觉情况大变:引进的企业如果有一定的能耗要求,就无法落地了。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招商引资的难度。
浙江本来就缺少发展空间,现在又缺能耗指标,浙江的发展潜力和□ 后劲在哪里?浙江和浙商,正迎来新一轮的挑战!

新一轮“跳出浙江”发展潮
挑战年年有,日子年年过。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下,“缺芯”、“缺柜”、“缺工”,时刻挑战着一个地方的产业基础、产业布局、营商环境、治理水平;也时刻挑战着各类企业的应对能力。从已公布的2021年浙江和浙江民营企业的各项数据看,似乎影响并不大。
与“缺地”“缺工”等相比,“缺能”的影响无疑更加广泛。现在大中型企业就怕“缺能”。
事实上,随着土地和能耗指标持续“双控”,更多浙江企业将主动或被动选择去省外甚至海外投资,从而迎来第二轮“跳出浙江”发展潮。今后需要较大能耗、较大用地的投资,大多只能选择去中西部和海外。据说青山集团在印尼的产业园区面积达到3万平方公里,几近浙江的三分之一面积。正泰将把宁夏作为新能源开发的主战场之一,打造宁夏新能源集聚区。
第一轮“跳出浙江”发展潮始于21世纪初。2004年,浙江省委提出“跳出浙江、发展浙江”策略。当时省委领导提出的“地瓜理论”深得浙商人心(地瓜的滕和叶向四周伸展出去,吸收营养,但结的瓜还在原地;而且因为营养丰富了,结的瓜也更大)。现在看来这一策略十分正确。
面对新一轮“跳出浙江”发展潮,我们可以以同样的心态和策略对待。浙江满足不了,让企业去外面投资布局,合情合理,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。

“倒逼”之下的扬长与补短
那么,重点是如何进一步“发展浙江”?如何把浙江和浙商的优势、潜力充分挖掘出来扬长补短?
多年来,倒逼浙江产业和企业“腾笼换鸟”,是我们常听到的说法。多年“倒逼”之后,浙江和浙商形成了哪些产业优势?
以互联网、云计算和产业数字化为主的数字经济,无疑是目前浙江和浙商的最大优势之一。除了阿里,杭州还有许多细分领域的互联网、数字化平台,成为我国产业数字化的领头雁,也成就了未来科技城这样的杭州科创新高地。电商业态的崛起,加上浙江传统商贸的优势,使杭州成为名副其实的“电商之都”。而疫情之后,杭州的这种优势被进一步放大,大凡做电商直播的品牌企业,都要来杭州〓布局。这也是近年杭州写字楼一直好出租的原因所在。
还有一个优势,那就是传统产业基础上形成了一大批“隐形冠军”和“专精特新”小巨人企业,其中600多家A股上市公司是其中的佼佼者。数字化、智能化、集中化,给浙江各类企业带来了全新的机会。一批已成为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的制造业“隐形冠军”,近年来利润成倍增长。
面对新形势下的“倒逼”,尤其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,浙江需要进一步分析自己的优势和长处,重新平衡虚(互联网经济)与实(实体经济)、传统产业与高科技产业之间的关系,从而放大优势,强补短板。
首先,需要不断强化数字经济优势。现在有人认为浙江尤其是杭州互联网产业发展过头了,瞧不起电商等业态。这样的认识同样片面、有害。杭州实体经济发展滞后,是某些决策者不重视制造业的结果,而不是互联网产业挤压的后果。要继续创造宽松又有序的营商环境,该规范的规范,该纠正的纠正,而不是一棍子打死,从而让互联网创业企业、数字化企业雨后春笋般不断生长。
其次,有重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硬科技发展。
近年来新兴产业领域缺少浙商大手笔的原因,多少与政府支持力度有关。
位于杭州下沙的士兰微是国内最早的芯片生产企业之一,前几年准备上几条更先进的生产线,需要土地和政府资金支持。后来厦门市政府提供了足够优惠的政策(资金和土地),于是公司ζ就在厦门投资了上百亿新项目。
新形势下,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,新兴产业的崛起,明星企业的崛起,离不开政府的更大作为。因为硬科技需要大投入,需要眼光和时间,需要超前布局。
窥一斑而知全豹。创投机构的数量ω 、规模,决定着这个地方有没有更好的前途,能不能培养出更多硬科技企业。在GDP排名前10的城市中,政府引导基金的规模,杭州恐怕是最小的了。至于深圳,深创投早已是创投业的“巨无霸”了。
浙江是市场机制最成熟的省份之一,如何用好市场之力与政府之力,大有文章待做。
第三,更加重视传统产业的升级。比较齐全的产业门类和生产能力,是浙江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。以电商为例,如果没有服装设计和供应链基础,就不可能有蓬勃发展的服装直播电商产业。但遗憾的是,长期以来,我们对传统产业不够重视,甚至把它们当成淘汰的对象。比如服装企业,在杭州已难有立身之地,而且银行也不太愿意贷款。
最新的数据表明,杭州2021年GDP为18109亿元,居全国城市的第8位,排名与上年一样;但有一个数字很尴尬:第二产业增加值6000亿元以上的20个城市中,没有杭州;而宁波则位居第七,去年第二产业增加6997亿元。
在外向型经济带动下,宁波实体经济呈现喜人的局面,值得总结、保持和▃提升。
缺乏实业基础,数字经济将成为无源之水;培养高科技企业,需要耐心和时间。各地需要真正重视实体企业的发展,为其排忧解难。虚实结合,长短结合,相互促进,相互融合,浙江经济持续增长的底盘就有了。
扬长与补短,两者不可偏颇。
作者简介


第4期加速营来啦——加速成长、不容错过
之江商学高成长(专精特新)加速营(4期)(点击此处蓝色字体了解详情)即将于今年3月开营。欢迎各类已处于高成长前夜的优秀企业加盟,一起加速成长!
码上报名,助力企业高成长

名额有限,加入从速
之江商学校董

(点击查看大图)
编辑 | 邹亚汝
审稿 | 朱仁华
之江商学现已入驻:
今日头条、东方财富号、同顺号、一点资讯、百家号、中金在线等平台,覆盖商业财经核心受众群。

往期回顾
2.之江心声 | “来之江商学学习,看到的是不一样的天空。”


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(之江商学):之江观察① | 2022,新一轮“倒逼”下的新挑战